今年横空出世的ChatGPT不仅引爆了打工人的焦虑,也让各行业龙头认识到,AI一定会影响到未来的工作方式和商业模式。
即使过去从不关心科技领域,也会被各种“标题党”所震惊。朋友圈里一篇篇爆款文章直击个人与行业的痛点,引发热议:
在AI已经成为现实的今天,公司和个人必须开始思考如何充分开发最具价值的人类智力潜能,用AI来赋能而非取代。想象力就是典型的人类智力潜能。
今天的企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想象力。据BCG亨德森智库(BHI)分析,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跌出《财富》世界500强榜单的企业越来越多,平均每年增加36%。随着科技水平与商业环境的快速变化,企业维持竞争优势的时间越来越短,许多企业经常面临发展停滞的风险。靠创新实现增长已经成为普遍共识,而创新的上游是想象力。
不过,BHI最近的一项调查发现,虽然97%的高管认为想象力是一项关键的营商本领,但80%的高管表示,在大型企业中利用想象力推动业务发展绝非易事。
BCG亨德森智库(BHI)全球主席马丁·里维斯(Martin Reeves)的新书《制造想法》(The Imagination Machine)阐释了如何系统性地“制造想法”,利用想象力推动企业发展。
在这本书中,作者分享了组织实现长期运营和自我重塑的实用指南:不仅提供了可以从个人和集体层面培养想象力的工具箱,同时提出了商业领袖可以用来改革和振兴企业的具体步骤。每一家伟大的企业都始于想象力。经久不衰的伟大企业能够不断获取并利用集体想象力来挑战现有思维模式,发现新的增长路径。即便是保持现有商业模式规模不变的情况下亦是如此。
为完成本书的撰写,作者对商业领袖、科学家、哲学家、神经科学家、音乐家和艺术家等进行了逾100次采访,同时开展了数十个案例研究。他们通过历史和科学追踪了想象力的演变过程:上至人类文明伊始下至亚里士多德、柏拉图等古希腊思想家以及诸多文艺复兴时期的哲学家。作者还深入研究了人工智能,探讨人工智能如何帮助生成想象力。为了挑战我们每个人固有的思维模式,书中还列举了一些例子,比如查尔斯·美林(Charles Merrill)从管理超市的经验中获得启发,重新设想了银行业,进而改变了整个行业的发展面貌;乐高集团“玩乐系统”也是一个例子,这一革命性的思维模型强调在玩乐中学习。
书中描述了各大企业是如何将尝试性的、反事实的想法变为新现实,并总结出一个想法从灵感变为新现实的生命周期: